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旧闻

甘博拍摄2000幅北京百年前照片 含五四运动(图)

2014-04-17 02:04:44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摘要:100年前,北京什么样儿?即日起,市民可以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寻找答案。正在那里展出的《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用143幅历史老照片,真实还原了百年前的京城模样。阁楼里发现的“老北京”美国有句谚语,每一处阁楼里都藏着宝贝。此次展出的珍贵

▲拆除克林德牌坊,群众围观。拍摄时坊额已经被拆掉。

▲1918年11月28日,庆祝一战胜利大阅兵,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讲演。

  100年前,北京什么样儿?即日起,市民可以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寻找答案。正在那里展出的《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用143幅历史老照片,真实还原了百年前的京城模样。

  阁楼里发现的“老北京”

  美国有句谚语,每一处阁楼里都藏着宝贝。此次展出的珍贵老照片就出自阁楼里。1984年,一位美国女士在整理阁楼时发现了父亲留下的一批底片。它们被摆放在精美的紫檀木箱子里,箱盖上留有手写的底片信息,例如拍摄地和时间等。

  “这些都是高度易燃的硝酸胶片,放到水里都可以点燃的那种。”后来参与底片整理工作的专家周珞,是杜克大学图书馆中国研究馆员。周珞告诉记者,照片的拍摄者名叫甘博。1908年至1932年期间,他曾经3次到访中国,前后共拍摄了5000多幅照片,如实记录下当时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场景。

  与一般游客不同,他的镜头里,类似“到此一游”的照片并不多见,多是一些普通生活场景的画面,包括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建筑、宗教雕塑、婚丧、公共活动、节日庆典等被逐一定格。周珞解释:“甘博不是单纯的游客,他是一位社会学家,因此会有目的性地拍摄。这些照片可以真实地描绘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

  此次图片展的序厅里,惟一一张“摆拍”的观光照上,砖石的门洞旁,一位戴着金属框眼镜的外国人坐在轿子上,冲着镜头微笑。高鼻梁、深眼窝,穿着锃亮的皮鞋,装扮与旁边两位轿夫显得格格不入。画面里还有一位出镜人,双手抱胸,穿着长衫,好奇地打量着“拍照”过程。这位坐轿人就是甘博。

  系列照记录牌坊“前世今生”

  透过甘博的照片,一些重大的历史场景得以再现。在5000多幅照片中,有2000多幅是在北京拍摄的,此次展出了其中的143幅。观众在展品中可以看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庆祝仪式,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葬礼等。

  还有一些照片干脆组成“连环画”串讲历史,其中包括一座牌坊的“前世今生”。第一幅照片上,一座石牌坊耸立着,坊额已经不见了,人头攒动仿佛在观看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牌坊已经被拆掉了一半,只留下四根石柱矗立着,周围搭建着简易的脚手架。被拆卸下来的建筑构件散落着,一位穿着制服的人双手插兜,几位工人正在搬运石块。

  经过专家辨认,照片拍摄地为东单,牌坊是“克林德碑”。这座牌坊是清政府为纪念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在北京街头为清军所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是耻辱的象征。1918年11月13日,一战结束两天以后,当时的政府下令拆掉克林德牌坊。画面中记录的场景,就是人们争相围观拆除牌坊的情景。

  第三幅照片是甘博在1924年补拍的。此时,牌坊再次竖立起来。不过坊额已经换成了“公理战胜”。这就是如今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碑。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公理战胜”改为“保卫和平”。

  百年前的“新事物”

  甘博到访时,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进程中。因此他的作品中涉及了很多当年的“新事物”,一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的随葬品里已经出现了纸扎的福特车。

  当时人们如何适应医院、监狱、学校等新兴现代化机构的场面也被记录下来。照片中,北京妇婴医院的慈善病房里,带轱辘的铁架子床、简单的床头药柜,陈设与现代病房非常相似,探病的人拘谨地坐成一排,有些人的眼神躲避着镜头。还有一幅照片记录了不良少年教养院的场景,八九位少年沿着墙根儿坐着,手里正忙乎着编篮子,视线却都被拍照者吸引,有的睁大眼睛瞪着,有的皱眉眯眼看着镜头。周珞说:“这些转变也标志着,新的运输方式和基础设施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景观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文化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18日,市民可以免费参观。除了珍贵老照片,展览还将播放甘博1925年拍摄的妙峰山庙会长达16分钟的默片。

  花絮

  开幕前“纠错”

  昨天的开展发布会上,周珞直言:“我刚刚收到一封邮件,有人告诉我展出的一幅照片标注有误,拍摄地可能是燕京大学。”整理甘博的5000多幅照片,周珞和同事们花费了3年时间。类似的乌龙事件不止这一次。

  周珞说:“甘博学过一点中文,但显然只有一点。他虽然会记录每一幅照片的拍摄地点和时间,但是里面有很多信息无法辨认。”她举了个例子,“如果是大城市,拼写不会出错,但如果是四川某个村庄,当地人会用方言告诉他地名,然后他就会用自己的理解‘注释’。可是作为后人,我真的看不懂。我甚至请了四川的朋友帮我分析这个读音在四川话里比较像什么。”

  虽然反复勘正,这些照片的拍摄地仍可能出错。周珞说:“我希望能接到更多类似的更正信息。”

  人物简介:

  西德尼·甘博(Sidney D. Gamble,1890年至1968年),其祖父詹姆斯·甘博是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甘博1908年随父母第一次来到中国旅行,为中国古老的文化着迷。

  甘博取得硕士学位后,3次来到中国,曾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就职燕京大学基金会。甘博是位优秀的业余摄影师和社会学家,他用异域文化背景所具有的独特视角,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社会变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记者 刘冕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