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旧闻

开国上校:驳《粟裕三次“擅权”受军委批评内幕》

2014-04-03 11:32:34 来源: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作者:
摘要:可是在2009年4月,有人在《彭德怀全传》一书中否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结论,并给粟裕扣了许多莫须有的帽子。我看了很是气愤,我认为有必要摆出事实、澄清是非,说清粟裕大将蒙冤的事,以免读者不知真相、以讹传讹。

陈毅与粟裕。陈毅是粟裕的老首长。从南昌起义南下潮汕失败后,到湘南,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粟裕一直在陈毅直接领导或间接领导下战斗工作,对陈毅是非常尊重的,对陈毅的指示决定都认真贯彻执行,一直相处很好。解放战争初期,陈毅是新四军军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粟裕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华中野战军司令。陈毅率山东野战军南下淮海作战,粟裕率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前线作战,归陈毅统一指挥。两淮失守后,陈、粟之间对战役进行和战局发展有些不同看法。1946年9月,在涟水县陈师庵召开华中野战军团以上主官干部会议,陈毅在会上总结了解放战争初期作战的经验教训后,并对今后作战作了指示,使到会同志统一了思想认识,很受教育。1946年10月,中央军委指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合并,陈毅负责全军的领导指挥,确定全军的大政方针,粟裕负责战役的组织指挥。粟裕在战前、战中都及时向陈毅请示报告。他们互相信任、密切协作,因此,每次战役都能取得胜利,仗越打越大,胜利亦越来越大。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是华野干部常说的佳话。

1947年7月分兵,中央军委决定,粟裕率第六纵队渡黄河进入鲁西南,统一指挥外线兵团六个纵队,陈毅留在山东进行作战指挥。粟裕认为一、四、六、三、八、十等六个纵队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陈毅是统帅,请求中央军委要陈毅一起南下指挥。中央军委考虑后,同意粟裕的请求,陈毅、粟裕一同南下,打了沙土集战役,歼敌整编72师,进入豫皖苏,进行外线作战。

1948年4月,党中央同意三个纵队不渡江南进时,毛主席对粟裕说:中央决定调陈毅到早讯军区工作,华野的工作由你担任。粟裕当即对毛主席说:陈毅是华东野战军的统帅,无论如何不能调走。毛主席说:中央已定,不能改变。粟裕又说:如果陈毅一定要调走,要保留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和政委职务。毛主席说:这很好,在陈毅不在期间,由你代司令兼政委。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陈毅曾明确表示:粟裕与我共处多年,应该说他对我是尊重的。

从上述说明,粟裕对陈毅不存在不尊重、不听指挥、搞不好关系的问题。

这些事实,说明粟裕不是一个反党反领导的个人主义者,而是一个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地位,不居功自傲,不与人争权位的人;他三次让贤,足以说明他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他待人接物谦虚谨慎,办事讲原则;他廉洁奉公,对人宽,、对己严,遵守制度,生活俭朴,是个正大光明、诚实、正派、正直的人。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1958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斗争。粟裕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一位领导对粟裕说:“你把在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蒙冤的事,在大会上说一说。”有些老战友甚至说:“你不好说,我们替你说。”粟裕说:“不要,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对人落井下石,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粟裕这种光明磊落、大度豁达,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崇高品德,这是我们应该很好向他学习的。

对于错误批判粟裕同志的问题,彭德怀同志本人早有认识。《彭德怀全传》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述:“彭德怀在1959年因'为民鼓呼'蒙冤罢官谪居京郊吴家花园,回首往事曾十分感慨地对侄儿彭启超说:'我这个人一生犯过不少错误,1958年春夏的全军反教条主义,就是一个错误。开了两个月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始会议的方向不是反教条主义,后来主席讲了话,我才转向。现在回想起来,对刘伯承同志、粟裕同志、萧克等一批同志的批判和处理太过火,言过其实使他们受了委屈。虽然不是我的本意,但我是会议主持人,我有错误啊','1958年让同志们受苦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拨乱反正以来,党纠正了大量历史上遗留的冤假错案,这些正确的决策,奠定了我们今天稳定、团结、和谐的基础。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大好,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也与此相关。全党、全军、全民一致决心维护当前这个大好局面。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作为老党员、老同志更应该珍惜当前局面来之不易,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响应中央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号召,做维护全党全军团结的表率,做维护全民团结和谐局面的表率。拥护中央的决策,拥护中央军委的决策。历史的错误不容再重复!


 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