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历史

美国为何不选日本文化圣地京都为轰炸目标

2014-01-19 00:02:5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摘要:核心提示:但 临时委员会 确定的打击目标却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极力反对,他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圣地,把京都作为原子弹的轰炸目标彻底毁掉它,将会使 日本人永远不会原谅美国。 尽管 临时委员会 极力想说服史汀生改变观点,可史汀生却丝毫不做任何让

核心提示:但“临时委员会”确定的打击目标却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极力反对,他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圣地,把京都作为原子弹的轰炸目标彻底毁掉它,将会使“日本人永远不会原谅美国。”尽管“临时委员会”极力想说服史汀生改变观点,可史汀生却丝毫不做任何让步。他还非常气愤地跑到白宫要求杜鲁门总统亲自出面摆平此事。无奈之下,杜鲁门总统只好与“临时委员会”再三协商,最后决定把京都删去,另将小仓和长崎列入原子弹轰炸可供选择的打击目标。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卜卫东,原题:《原子弹轰炸日本秘闻》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核时代的到来。然而在原子弹投掷前后,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秘闻。

一美元的开发利润

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曼哈顿计划”的刘斯李·葛罗普斯将军经过努力,终于与美国杜邦公司总裁瓦尔达·卡班达签署了一项关于该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的合作协议。其合同内容包括:1、杜邦公司负责全部曼哈顿计划所需工程的设计、建造及安全运转,报酬除成本费外,还需再加上一定的开发资金。2、杜邦公司在整个计划中开发出来的新技术为美国陆军所拥有。

美国军方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一个秘密实验基地,在J.R.奥本海默博士的指导下,秘密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杜邦公司为了这项计划的实施,将全体职工6万多人从东往西搬迁了4345公里,并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使这项浩大工程如期完工。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为促使负隅顽抗的日本早日投降,8月6日,美军2架B29轰炸机将杜邦公司制造的绰号“小男孩”的铀235原子弹投到了日本广岛,8月9日,日本长崎又收到了杜邦公司制造的铀239原子弹“大胖子”。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将广岛、长崎变成一片废墟,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也迫使日本最终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按照正常推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常规武器无法比拟的,其开发利润一定十分可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耗费巨大钱财开发原子技术的杜邦公司在战后向美国政府索取的开发利润却仅仅是1美元。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令当时的美国人瞠目结舌,深感费解和不可思议。消息传开,立刻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和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杜邦公司打着爱国旗号故意在作秀,也有不少人认为杜邦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公司制造的原子弹虽对结束战争起到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当时美国不少媒体抨击杜邦公司是“人类大屠杀的工厂,是靠发战争横财养肥自己。”有的国会议员甚至指责杜邦公司是“人类最大的屠夫公司”。这使人们联想到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杜邦公司在美国国会就曾被人指责为:“借战争坐大的军火贩子。”因此,杜邦公司正是希望改变自己在公众眼里的这一形象,才象征性地索取了1美元利润。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