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资讯

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普及的最大障碍?

2014-04-23 12:17:38 来源: 搜狐IT 作者: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主要设备智能手机增长的放缓,业内将其下一波的发展寄托在了可穿戴计算设备上。但近期接连发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事件让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增添了不少阴影。先是Jawbone 发布的首款腕带Up出现故障,最后不得不道歉并接受无条件退货,接

  

  随着移动互联网主要设备智能手机增长的放缓,业内将其下一波的发展寄托在了可穿戴计算设备上。但近期接连发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事件让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增添了不少阴影。

  先是Jawbone 发布的首款腕带Up出现故障,最后不得不道歉并接受无条件退货,接着是Fitbit召回引发皮肤过敏的Force腕带。而最让看好可穿戴设备业者沮丧的是进入可穿戴设备3年之久的耐克宣布将可穿戴设备硬件团队Fuelband裁撤大半,未来可能不再继续发布后续产品。尽管业内对于可穿戴设备难以爆发的原因给出了许多理由,但根儿上究竟出在了哪里?

  这里我们不妨先以腕带为例,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在不断增添腕带所拥有的功能,智能手机产商不断把戴在手腕上的功能移植到用户口袋里的设备上(这里当然是指智能手机)。而这一趋势不断削减单独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这里不得不提下尤其是苹果 iPhone 5s 上的首次应用的M7协处理器,其拥有丰富的传感器,开放给大量应用开发者去利用它实现运动追踪等功能。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起近日曝光的苹果的Healthbook应用。

  其用户界面更多借鉴了来自iPhone的现有Passbook应用,其可以跟踪的数据包括心脏速率、含水率、血压、身体活动、营养情况、血糖、睡眠、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重量等。这些功能中,借助iPhone 5S的M7运动协处理器,Healthbook可以在技术上从iPhone本身获得步频、行走英里数、消耗卡洛里数等。至于其他不能通过M7获得数据,由于苹果iPhone本身具备诸多第三方的健康类应用,Healthbook可能是现有的各种第三方iOS保健应用设置并存储这些数据的唯一位置。

  我们在此看到的是,诸如腕带一类的可穿戴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其硬件与软件被智能手机融合在无形中。既然如此,再单独开发一个可穿戴设备平台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恐怕这才是进入该领域3年之久的耐克欲放弃Fuelband的根本原因,毕竟3年之前的智能手机的发展程度及应用水平尚不具备这些功能。

  同样的窘境也发生在可能是可穿戴设备最大的门类和崛起的智能手表上。先不说在智能手表领域鲜有客观的成功者。尽管业内会以Pebble公司至今为止40万左右的销量和可能收入翻倍的事实来说明智能手表的成功或者前景,但这似乎并不能明晰未来市场的走向。与之相比,苹果在推出第一款iPhone后第74天就售出超过100万台;摩托罗拉在推出奠定Android系统市场的Droid机型后第74天也售出近100万台;第一代iPad在推出第28天就售出100万台。上述产品都引领了主流市场的走向。不要说没有可比性,要知道这些产品在推出时,其所在的领域和产业也是刚刚起步,甚至不被业内看好。

  究其原因,也许分析沃琪手表集团实习执行官Nick Hayek的某些言论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近期,有报道称,苹果一直在接洽瑞士手表品牌的高管和工匠,并希望与这些公司达成新的合作,从而将高端手表制造专业技术引入公司,以开发iWatch智能手表。对此,Nick Hayek称没有找到达成任何合作协议的理由,你需要两只手或语音识别才能操作智能手表,这就需要大量电量,这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很难实现。由此不难发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相比,除了之前腕带一类的可穿戴设备具备极强的被可替代性外,操控和体验方式也是极大的软肋(与智能手机相比得出的结论吧)。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目前很多年轻用户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不离手而不再戴手表,而中年人往往将手表作为象征着一定品位的装饰的现象。由此可见,这两大主力消费人群缺乏必要的理由一天到晚将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而这也是为何曝出近期苹果频频接触瑞士手表公司的主要原因(借助手表瑞士制造的品牌效应)。

  当然最后的障碍就是业内谈烂的价格偏高和缺少杀手级应用。但我们想说的是这个价格偏高和缺乏应用是和谁相比造成的呢?当然不是和目前的主流的纯手表,而是和价格不断下降和功能日益增强的智能手机。即市场和用户在选择所谓智能手表时,始终是将其与智能手机作为最主要的参照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业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不振说出种种原因,但根儿上就在智能手机上,尤其是苹果的iPhone。这也是为何业内将可穿戴设备的希望寄托在苹果(例如传闻中的iWatch)上的主要原因。那么苹果能打破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对于可穿戴设备发展最大障碍的符咒吗?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