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是一本讲并购过程凶险、紧张的财经书籍,同时也在讲一个道理:当你自以为是,并低估竞争对手时,你就会失去自己梦寐以求的果实。当前的汽车企业和IT企业就面临着类似处境。
在传统的汽车工业历史上,汽车行业一直处于各种零部件技术采购研发的主导地位,包容着其他的技术,但是在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的第三阶段,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却在遭遇互联网公司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表现在车载智能化技术,还表现在对汽车行业商业模式的冲击。如果汽车企业不积极应对,主动求变,或有可能招致互联网公司“野蛮人”的袭击,而失去自己的主导地位。
无人驾驶、IOS in the Car等新名词正在越来越多出现在汽车领域,“汽车领域的IT革命”正在逐渐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吸引了众多IT巨头的目光,以谷歌和苹果为代表的两家IT公司已将它们之间的战火燃烧到了汽车行业。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呼风唤雨的或许不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是IBM、英特尔、苹果、谷歌这样的在互联网领域、无线通信等智能化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公司。
未来,谁将主导汽车智能化?IT厂商和汽车厂商将来的角色分工和他们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未来汽车一定会大量融合互联网的技术。他曾经给汽车下了“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经典定义,而如今他给未来汽车的定位升级为了四个轮子加一台电脑和一堆电池。李书福说,谁要是不认同、不重视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谁就会先行被“倒逼”逼死。
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之前,整车厂自己做很多的零部件,俗称的大而全时代。之后,劳动分工和规模经济成为主要驱动力,改变了上述的生产方式。第二个阶段,汽车电子化时代的到来。以博世等公司为代表的一级供应商,通过提供大量的电子部件,逐步改变了汽车整车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
汽车工业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典型代表,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是标准化大生产,企业间以竞争为导向,多元寡头垄断是典型的竞争态势,产业链围绕着产品从上游分布到下游,定义清晰。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柔性化生产的到来,就是“长尾效应”。
具体而言,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时代,整车厂应该从对原先有限客户信息的采集,变成对大数据的挖掘,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在新品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售后市场等各个方面,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麦肯锡资深董事高旭表示,麦肯锡所服务的整车企业的企业管理和研发模式90%还在沿用机械产品的模式,这远不适应汽车电子带来的革命。除了汽车智能化外,车企管理模式也面临新挑战。
如今车和车之间越来越趋同,不同汽车硬件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过去几十年不断缩短,最能够吸引用户忠诚度和眼球的是品牌体验,前端的市场营销、线上和线下竞销、售后服务的体验变得更加重要。
互联网思维下,企业何去何从?汽车企业应该打起精神,早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