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9年6月1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今天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 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绿色和平与乐施会表示,如果不马上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气候变化将削弱中国的扶贫努力,并可能对中国实现长期减贫发展目标造成严重阻碍。
《气候变化与贫困》由绿色和平与乐施会共同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是中国第一份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审视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贫困地区和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导致了冰川退缩、干旱加剧、森林植被萎缩、水土流失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灾害,使得这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受气候变化恶果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组成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林而达教授在专门为本报告所作的序言中称:"造成当前致贫原因较过去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差异大的原因很多,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报告对中国甘肃永靖、四川马边以及广东阳山等3个典型的因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县进行了分析,通过案例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影响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条件、房屋设施、牲畜养殖等基本生活生计,造成了外出移民和返贫等后果。受全球变暖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将持续上升,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将进一步退化。同时,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及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等限制,贫困地区应对灾害能力更为薄弱。
发展经济学专家、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报告序言中更直接指出:"从中国的三十年的减贫实践来看,减少收入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容易,而消除气候贫困人口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官员李宁强调说:"国家应加大相关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技术投入。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应抓紧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比如引进抗旱和抗洪的农作物,改善基建设施,在洪水泛滥区升高桥梁和道路等。"
"中国需要进一步采取积极、大胆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从根源上加大遏制变暖的力度,达成减贫发展目标。"李雁介绍说。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绿色和平呼吁发达国家在会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应比1990年水平减少40%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应采取积极排放控制措施,减少15~30%的排放增长。
过去100年间累积的温室气体,近八成由工业发达国家排放。据乐施会估算,发达国家每年至少应提供5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乐施会呼吁,中国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发达国家尽快为气候变化负责,达成一个真正公平的国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