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里弗斯(Jeff Reeves)认为,云计算股票目前的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合理水平,考虑到各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风险,用泡沫来形容并不为过。
以下即里弗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Box Inc是华尔街对云计算乐观主义思维大潮的最新弄潮儿,他们日前刚刚递交了S-1文件,准备在公开市场上亮相了。
可是,当媒体都在热情地持续炒作着云的概念,又一位二十多岁的,相貌还未脱稚气的首席执行官准备好了为华尔街敲响开盘钟声的时候,投资者却需要提起警觉了——我们必须认真看待眼前的科技股票泡沫。
觉得我言过其实?那好,Box递交证监会的文件中恰好有若干语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看清现实:
“我们历史上一直持续亏损,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暂时也没有盈利的日程表。”
“我们2005年创建以来,每个时期都遭受了重大的亏损。在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第四个财年当中,我们净亏损5030万美元,截至2013年1月31日的财年亏损1亿1260万美元,截至2014年1月31日的财年亏损1亿6860万美元。截至2014年1月31日,我们的累积亏损已经达到了3亿6120万美元。”
除了这些可怕消息之外,该公司的IPO预计将只融资2亿5000万美元——按照现在这烧钱的速度,这点钱还不够支撑两年的。
还有一点要命的是,和许多硅谷公司一样,Box所采用的也是双重股权结构。内线人士持有的是B股,一股有十票表决权,而未来IPO的追捧者们,一股就是一股表决权,这样就可以确保公司管理层在不必让出任何权力的情况下自由融资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荒唐的吗?
烧钱的现实
必须澄清的是,我并不是认定Box首席执行官利维(Aaron Levie)就是个糟糕的领导者,而且居心不良。问题的关键是,无论这样的描述是对还是错,华尔街现在都千真万确地对这样的企业食指大动……让这家云储存企业上市的理由就是,市场已经做好了准备——意愿和饥渴都已经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说来,华尔街对云的狂热也是有充分理由的。这一领域的成长毋庸置疑,研究公司IHS最近做了一次评估,估计云相关的企业开支2017年将达到2350亿美元,较之2013年的1450亿美元增长60%之多,哪怕达不到这样的速度,也依然意味着可观的营收潜力。
问题在于,营收是一回事,盈利却是另外一回事。几乎云计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摆脱这一逻辑的影响。
比如说Workday(WDAY)就是个例子。当然,这家公司的业务与Box不同,是提供基于云的薪资和人力管理软件服务,不过无论怎样,他们显然也是浩浩荡荡的云潮流的一部分。
Workday在截至1月31日的财年当中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了1亿9700万美元,相当于3亿5400万美元同期营收的55%以上。
这家公司是2012年上市的,当时就亏损相当了得,而且目前还没有在今年或者明年盈利的计划。
他们的竞争对手NetSuite(N)情况也大致如此。在截至12月31日的财年当中,营销和销售开支为2亿1000万美元,同期的营收为3亿3300万美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63%。
NetSuite早在2007年底就已经上市了,但是也没有实现盈利,因为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新客户,这就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可盈利模式就更加艰难。
当然,NetSuite和Workday还有一个对手,这就是Salesforce.com(CRM)。
这家公司的客户基础要强大得多,现在的总营收已经达到了38亿美元,可是最近,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也不得不加大了营销力度。在截至1月31日的财年当中,该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烧钱22亿美元,大致相当于总销售额的58%。
不过,据说Salesforce.com预计今年就要扭亏为盈了……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是你愿意违反传统,相信他们的非通用会计准则数字。
总而言之,我希望各位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云计算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利润是很难获得的。
宏观来说,这一切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NetSuites和Workdays这样的玩家之所以能够相对容易地兴起,是因为目标市场巨大,也是因为上一代大玩家如甲骨文(ORCL)和SAP(SAP)没有他们那么灵活,还在坚持自己传统的科技业务。
可是,显而易见,云计算市场的成长之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庞大的营销开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而结果就是大家都赚不到钱。
我们还是说回到最新的云宠儿Box吧,在他们相对的市场上,其实前面提到过的逻辑也一样适用。
Box离盈利还太远太远,他们的竞争对手Dropbox身上所发生的,也是类似的故事,而且这个市场上还有谷歌(GOOG)云端硬盘产品这样的量级玩家,后者不久前刚刚降价,这显然会让Box和他们的小伙伴们感到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只顾得上拼命追逐客户,将盈利的问题抛到爪哇国去。
说他们现在的模式难以为继,那都是客气的描述。许多观察家现在已经在使用泡沫这样的字眼了,这绝不是没有理由的。
股票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是在泡沫吹起的过程当中入场,泡沫也是可以帮助你发大财的。比如说,Workday十八个月之前的上市价格是每股28美元,而现在已经达到了100美元的水平。还有,NetSuite上市价格26美元,现在的价格也和前者大致相当。
显然,这样的回报还是很让投资者心动的。
可是,一旦公司的成长脚步停下来,股价就将立即重跌。事实上,2014年年初的云计算股票板块已经让我们看出了一些端倪。
发布财报后的短暂涨势结束后,Workday的价格较之2月间的高点已经下滑了17%。NetSuite最近一个月下跌了大约20%。这就意味着,市场的情绪已经在逐渐冷却。
另外一个迹象是,Workday的空头正在大幅度增加,具体数额已经从10月底的360万股增加到3月中旬的600万股以上。
还有,不久前斯诺登(Edward Snowden)所曝光的国家安全局监视问题也带来了一个新的严肃的挑战,引起了人们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全隐私的担忧。《纽约时报》近期就报道称,由于外国客户担心自己的隐私被侵犯,微软(MSFT)和IBM(IBM)都失去了若干大合同。
还有,大企业想要将自己的平台转移到云端,各种实践操作中的麻烦和前端开支都足够头疼了。尽管媒体将云端企业产品炒得火热,但在现实当中,企业拼命思考的却是怎样减少投入,利用现有的人手创造更大的利润。
那些最大的上市公司最近几年都很不愿意投资任何IT产品,这就意味着大客户还是难以找到……云玩家们还是只能负担着高昂的成本,拼命去拉小客户,这样的局面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改变。
当然,这一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比如科技类股的重量级代表亚马逊(AMZN)现在也在暂时放下利润去追求规模。尽管一直都有人因为利润不尽人意而试图做空亚马逊,但几乎无一例外都一败涂地。
可是,无论怎样,老成持重的投资者至少在目前,看待云计算板块时还是不能不抱着怀疑的态度。
破灭的时间
当然,我非常清楚,诸如甲骨文或者思科(CSCO)这样“人老色衰”的名字,已经很难再激起投资者的热情了。事实上,甲骨文不久前发布的财报就刚刚错失预期,似乎也呼应了一直以来称甲骨文将被云端的小竞争对手们一点点生吞的批评声。
与此同时,Workday的创建者其实正来自当初的仁科,一家在2004年被甲骨文敌意收购的公司,他们最近的财年营收达到了7亿2500万美元,较之两年前的1亿3400万美元,增长幅度足有440%。
因此,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股票会有那样的涨势了。可是,一旦这成长速度减缓了呢?到那时,所有的牛派就都要“牛失前蹄”了。
估值是如此之高,已经不再有未来可能错误的转寰空间。如果连这样的价位都愿意接受,只能说投资者是将企业科技股票目前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过度简单化了。
你可以说我败兴,但是一些科技初创公司现在还在亏损,却可以获得惊人的估值,对这样的景象我实在兴奋不起来,不管他们的身上挂着“云端”或者其他什么性感的标签。
没有人说云计算板块现在就要崩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会有许多玩家,最终的结局不会太美好。
如果你愿意,当然也可以去交易,可以去利用动能,只要它还存在……但是,你必须对自己诚实一点,直面这些股票相关的风险。(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