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银行

存款流失拉升资金成本 银行“腹背受敌”

2014-02-18 18:20:5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摘要: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中,人民币存款数据的大幅下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引发银行存款分流的因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春节节点消费上升,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中,人民币存款数据的大幅下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引发银行存款分流的因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春节节点消费上升,使得居民储蓄资金量自然减少;另一方面则在于互联网理财凭借其高收益招牌日渐兴起,吸引了部分居民的储蓄性存款资金。

  相比前一种常规性的分流因素,互联网理财对银行存款资金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专家分析,银行存款流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以及在现有贷存比考核机制下的信贷投放问题。

  在我国现有贷存比考核制度的要求下,由于同业存款并未纳入贷存比数据,存款量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可放贷资金量。因此,虽然年初银行存贷比对信贷约束的影响还未释放,但进入下半年之后,存款流失将成为约束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

  资金在银行科目中转移

  目前,基于多种理财渠道加速分流银行存款的现状,市场出现了对于“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的担忧。那么,存款数据的下滑,是否意味着资金流出了银行体系之外?业内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确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但绝大部分资金投向最终还是以同业存款等形式回流到银行体系之内。换言之,银行资金并没有因银行存款流失而流出银行体系之外,而只是在其体系内部发生了资金科目上的转移。

  “以余额宝为例,的确是吸收了投资者的一部分储蓄存款,但最终其资金依然转投到银行间市场,实际资金还是在银行账户上,只是资金的科目从居民储蓄存款转化成了同业存款。”曾刚说。

  虽然资金只是在银行内部的两个科目中进行了转移,然而对于银行而言,这一变化却直接带来了银行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

  “对于银行而言,负债结构的调整确实意味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目前,银行储蓄存款仍然受到利率管制,这部分资金成本较低。而转化成同业存款之后,其价格遵循市场化规则,利率水平大幅提升。因此,存款数据的下降,直接体现出银行资金成本正在发生改变。”曾刚表示。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存款流失并没有改变银行资金总量,但是,在我国现有贷存比考核制度的要求下,由于同业存款并未纳入贷存比数据,存款量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可放贷资金量。因此,专家表示,虽然年初银行存贷比对信贷约束的影响还未释放,但进入下半年之后,存款流失将成为约束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

  尽管存款利率并未完全放开,但随着银行业内部的各种产品创新,实际市场化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在此环境下,银行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尤其是短期利率上行对一些期限错配比较严重的银行而言,意味着利差空间越来越小,产生了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群体感受到的利率市场化压力会比较大。

  贷存比考核令银行“腹背受敌”

  一方面要面对资金来源端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资金投放量约束,业内专家认为,目前金融市场的变化使得银行“腹背受敌”。

  近年来,银行资金压力正在逐渐显现,银行利润增速连续多年下行是最为直接的体现。以日前公布了2013年业绩快报的浦发银行为例,其2013年利润同比增速已由2012年的25.29%跌落至不及两成水平。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宏观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形成较大冲击,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水平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平均利润增速将继续下行至10%左右水平。

  同时,曾刚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实际进展比预想中要快。尽管存款利率并未完全放开,但随着银行业内部的各种产品创新,实际市场化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在此环境下,银行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尤其是短期利率上行对一些期限错配比较严重的银行而言,意味着利差空间越来越小,产生了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群体感受到的利率市场化压力会比较大。

  鉴于目前市场的变化趋势,有专家提出,监管层应考虑适度改进贷存比考核机制。“考虑将同业存款纳入贷存比考核指标中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曾刚说。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银行存款压力加大,未来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持续减弱。而在信贷增速趋缓、社会融资结构调整加速的压力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就成为中小银行应对金融脱媒、走出同质化经营窠臼的重要方向。

  信贷增速放缓将延续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银行存款压力加大,未来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持续减弱。而在信贷增速趋缓、社会融资结构调整加速的压力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就成为中小银行应对金融脱媒、走出同质化经营窠臼的重要方向。专家表示,信贷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长期任务,信贷配置将更加着眼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政策要求也成为未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从中小银行近年来的业务发展数据来看,小微企业、个人消费信贷以及绿色金融等业务领域日益成为信贷投放重点。

  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持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在个人贷款和垫款中占比达到68.94%;截至去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551.12亿元,较年初增长44.02%,小微企业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达到34.58%,较年初提高8.22个百分点;光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累计为超过75万户的小微客户提供各项综合服务。

  消费金融则是中信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领域,该行于去年上半年成立总行消费金融部,截至2013年6月末,实现消费金融贷款余额2451.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2.39亿元,增长12.50%;新发放消费金融贷款540.01亿元,同比增长达128.81%。另外,发展绿色金融是兴业银行的转型重点,去年上半年,该行绿色金融业务投放854.27亿元,期末融资余额达1552.85亿元。截至2013年6月末,该行绿色金融业务已累计投放2862.18亿元。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