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至8日两天,正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最寒冷的日子,但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的“2013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暨座谈会”会场气氛却异常热烈,与会场外严寒的天气形成鲜明对照。
一年一度的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吸引了如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西域考古研究的专家、学者。今年情形更非同寻常,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提出,使得本次汇报会暨座谈会有了更明确的主旨,某种意义上说,是用考古发掘的收获与现实进行的一次对接。
年轻学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希望能通过这次汇报、座谈会,就新疆考古的内容、方法进一步加深交流,互通有无,为新疆与内地有关西域考古的合作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代表参会者在开幕式上发言的知名学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的讲话充满对新疆这片热土的感情。他说,与新疆考古工作者的合作已有三十多年了,自己曾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历任所长,从王炳华先生到穆舜英女士再到王卫东所长、于志勇所长都有过交流、合作,著名的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人的修复、尼雅“沙漠王子”的修复都是考古所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合作成果,包括最近小河墓地的合作研究。
他在讲话中强调了两点感受,一是科技和考古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提出问题的同时,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我们现在走的是合作共赢的路,而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共赢的目的。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比——自小就跟母亲学缫丝,之后又和丝绸之路研究结缘,自己的人生走的就是一条“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充满意义和价值的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艾尼瓦尔主持了开幕式。
简短的开幕式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党志豪以“乐工作·悦生活”为题,第一个上台汇报了自己和同事在和静巴仑台至伊尔根铁路沿线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这几年,在考古所领导和前辈的传帮带下,一代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是新疆考古界的“未来之星”。像田小红、艾涛、胡望林、谈宁、王永强、胡兴军、阿力甫、康晓静等,他们整个春夏活跃在南北疆各个考古发掘现场,如拜城多岗墓地,喀什、克州边境地区考古调查现场,哈密亚尔墓地,尼勒克多尔布津墓地,巴州且末县考古发掘现场等;有的则坚守在文物修复和保护一线,用所掌握的知识,凭着一颗爱心,悉心管理和保护着这些国家的文物宝贝。唯有在这雪花飞舞、寒气逼人的时节,他们才从发掘现场候鸟般的飞回所里,然后把辛苦发掘所得的收获、成果借汇报会的机会与疆内外同行们分享。
而于建军、阮秋荣这些已成长成熟起来的学者,已是所里的中坚力量。
于建军此次汇报的内容是《2013年阿勒泰考古发掘及调查》。阿勒泰是于建军的福地。 2011年考古所举行的在 “定居兴牧”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上,于建军公布了4-6月对布尔津县也拉曼墓群进行的考古发掘成果。尤其是在对名为博拉提三号墓群二区M18中两具石棺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发现,石棺内壁上有红色彩绘,有的内壁上凿刻有图案。M18中一石棺内壁上彩绘所用的红色颜料是现场加工的,石棺旁边的原始地面上,还有剩余的红色颜料,石棺与墓坑之间还发现了加工颜料的工具——几件石器,石拍、石锤、石砧,红色颜料据分析,主要成分是铁——加工颜料工具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发现……
于建军的汇报内容分三部分:布尔津县图瓦新村墓地的发掘;哈巴河县托干拜二号墓地的发掘;布尔津县、哈巴河县、阿勒泰市考古调查。其中布尔津县图瓦新村墓地的发掘最引人关注,在出土遗物中,发现有正反两面都刻有双虎的鹿石;制作精致的牌饰、铜扣、铜刀,包括形象栩栩如生的金器、铁器……墓葬中,随葬有整匹的马和羊。墓葬年代,据于建军判断,包括三个时代——一是青铜时代,墓葬有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影子;二是早期铁器时代,墓葬中发现有巴泽雷克文化中变形的羊;三是隋唐—突厥时期,依据是墓葬出土的铁镞(铁箭头)和独特的埋葬方式。
本次汇报会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研究员巫新华所作的关于《帕米尔吉尔赞卡勒(曲曼)黑白石条古墓葬2013年考古发掘情况》的介绍了。
责任编辑:八宝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