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张遗址发掘现场
黄张遗址东区发掘遗迹图
黄张遗址,位于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黄张村,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里程705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6°04′、东经114°6′,海拔96米左右。遗址分布于卫河二级支流洪水河的西北、东南两岸,面积1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1~ 1.5米,局部厚达3.7米。
2005年7 -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实施考古勘探和发掘。布方分东、西两区,其中东区10×10米探方6个、西区10×10米探方13个,实际发掘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东周、汉至隋代文化遗存。发掘项目领队为牛世山副研究员,主要工作人员有陈国梁、李志鹏、付仲杨。
龙山文化遗存主要见于西区,数量不多。发现有圆形袋状窖穴,底部散置石块,出有陶器盆、罐、壶等以及少量兽骨。
发掘所见战国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中灰坑102座,墓葬30座。灰坑主要集中于东区,一般较为规整,开口多为圆形,直壁,平底。出土遗物基本为陶器,主要器类有鬲、盆、豆、罐等类。墓葬大多发现于西区,东区较少,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一些墓葬有壁龛,陶器基本组合以鼎、豆、壶为核心,或出有铜带钩。M8、M9相距约2米,均南北向,葬具为木质一棺一椁,墓主均为单人一次葬,头向北,可能具有并穴合葬的性质。M8墓主俯身直肢,随葬陶器鼎2、豆2、壶2、小壶2、盘2置于东壁的壁龛内,还有铜环、残铜片、骨管件、木饰。M9仰身直肢,随葬品为陶鼎2、豆2、壶2、小壶2、匜1、铜带钩1。
通过迄今以来的考古工作,大大修正了以往对遗址分布面积、性质年代的认识。战国灰坑多见于东区,墓葬则主要集中于西区,可以推断战国时期遗址东部应为生活居址区。西区的墓葬群是2005年考古工作的新发现,墓向有南北向、东西向,发现多组墓葬并穴埋葬的现象。墓地未被盗掘,保存完好,对其全面发掘揭露将有助于战国乃至先秦墓葬制度研究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