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 > 考古发现

河南发现许昌人头盖骨化石

2014-04-15 02:00:35 来源: 河南省文物局 作者:
摘要:2008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京召开“河南许昌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讨会”。与会的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听取了河南省文物考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穿蓝衣者)在发掘工地指导工作  2008年1月22日下午4时整,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通气会,由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向新闻界通报了河南许昌古人类头盖骨考古发现的有关情况。
2007年12月1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发现了距今8—10万年左右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是我国古人类考古的又一次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地点,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196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从当地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积物中采集到一批动物化石、细石器及打制石器,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2005年6月,为防止遗址遭受煤矿透水侵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共揭露遗址面积26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计3万余件。
2007年12月17日,在9号探方深5米处发现一块较完整的古人类顶骨和顶骨、枕骨、颞骨的断片共计16块,复原后可成为一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较好,未见变形。河南省文物局立即将这一重要发现报告国家文物局,并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专家帮助清理。考古人员现场将头盖骨化石整体提取,迅速运至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进行了室内清理。同时,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同层取样,进行光释光测年实验。
2008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京召开“河南许昌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讨会”。与会的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听取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古人类头骨化石发掘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力平教授关于许昌古人类化石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及同层伴出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标本,并展开了科学严谨的研讨。专家们认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一次组织严密、规范严谨、资料完整的科学发掘,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层位明确可靠,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从与其同层伴存的灭绝动物群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判断,许昌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的时代为距今8—10万年左右,这是古人类学研究的敏感时段,“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是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
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遗存十分丰富,在260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的人类加工石器制品和骨器制品及动物化石多达3万余件,包含了大量古人类生活、生存及环境信息。该遗址地层厚达10余米,其中旧石器、新石器及商周文化层均有分布,是国内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重要地层剖面,具备研究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等重大学术课题的基础和条件,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鉴于河南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河南省文物部门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进一步加大考古工作,加强多学科研究,加强区域古地质、古环境、古地貌和埋藏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加大遗址的保护力度,对遗址区域进行较大范围的考古调查,提高遗址保护级别,加快完成遗址保护规划,整体提升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的研究和保护水平。            许昌灵井遗址周边环境    发掘工地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