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 > 考古探秘

古砖为砚:淳朴凝重

2014-01-30 12:47:43 来源: 《东方收藏》杂志 作者:
摘要:在我案头,有时摆上一、二方古砖砚,古香古色,顿使陋室生辉。望着砖上文字图案,让人凝思遐想,仿佛穿越历史时空隧道,望见2000多年前,一群泥瓦工正在辛勤劳作,秦砖汉瓦初坯正从他们手中制成,宫殿寺庙一座座崛起……忽而大厦倾覆,一切都埋入地下……

  瑞霖/文

  在我案头,有时摆上一、二方古砖砚,古香古色,顿使陋室生辉。望着砖上文字图案,让人凝思遐想,仿佛穿越历史时空隧道,望见2000多年前,一群泥瓦工正在辛勤劳作,秦砖汉瓦初坯正从他们手中制成,宫殿寺庙一座座崛起……忽而大厦倾覆,一切都埋入地下……为何古砖砚有如此神奇?这还得从砖砚的形成、发展说起。

  砖砚是指以古砖为材料刻制的砚台。传世的砖砚多为秦砖、汉砖、晋砖。秦汉魏晋砖年代久远,上多有图案文字,构成独特的古朴美和装饰美。砖的两侧或背面多有模印,有的是纪年文字,记述制造年代、地点、制作者姓名;有的是吉语铭文,寓意子孙后代吉祥如意;还有人物图像等,纹饰古朴简约,历史信息丰富厚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这些砖以澄泥法制之,质地坚密细润,宜于制砚。史书记载,用澄泥法造砖瓦,始于秦汉,兴于三国,历经两晋南北朝,连绵不绝。秦汉时期,帝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所用砖瓦,由官府督办,专门加工烧造。泥土经精心淘洗,采用澄泥工艺,烧制出的砖瓦坚实细腻,是制砚的好材料。清代朱栋在《砚小史》中说:“阿房宫砖砚为蜜腊色,肌理莹滑如玉,厚三寸,方可盈尺,颇发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建筑制作的砖瓦更加精细,如三国时魏国曹操建造铜雀台,所用砖瓦、土料经过澄滤,加拌胡桃油、黄丹、铅、锡等添加剂烧制,质地非常致密,坚实如铁,不易破裂。用之为砚,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胜于当时陶砚。唐宋时期,秦砖、汉砖、晋砖大量出土,文人雅士看到这些砖块古意盎然,坚细耐磨又取材方便,稍加雕琢,即成佳砚。砖砚开始出现。清中晚期直至民国初年,金石考据之风盛行,许多文人对与铜器铭文、石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砖文字情有独钟。那时古砖出土量少,而嗜砖砚者甚众,所以价格昂贵,有时一砖值数十两银子。他们不惜重金搜购,磨刻成砚,竟成风气。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古砖砚斋”。阮元、张廷济各蓄汉晋八砖,即以之名其斋馆,一曰“八砖吟馆”,一曰“八砖精舍”。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十分喜欢砖砚,其书斋收藏砖砚甚多,曾作诗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民国时期曾任总统、世称海内藏砚第一人的徐世昌,八方收集古砖砚,还雇请砚工,将其所藏古砖瓦琢为砚台。清宫藏砚中最早的是汉砚,《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卷一列的是汉瓦砚,卷二列的就是汉砖砚,共四方,分别为:汉砖多福砚、汉砖石渠砚、汉砖虎伏砚、魏兴和砖砚。笔者也收藏几方古砖砚,现列举如下,以祈教正。

图1 长方元康铭砖砚图1 长方元康铭砖砚图2 长方元康铭砖砚图2 长方元康铭砖砚

  (一)长方元康铭砖砚(图1、2)。该砚长19.5厘米,宽13厘米,厚6厘米,大致长方形。面琢随形砚堂,中间稍下凹,留边框,上有斜纹;左上角开挖逗号形砚池,稍深。左边侧浮雕篆书阳文:“元康四年X”,最后一个字磨损不清,但从残字遗留右上角来看,似“作”字。右边侧不规则,中间稍鼓出。前边侧残留图案部分线条。底平,布满从两个圆心向外辐射的条纹。看得出,左边侧文字和背面斜纹为制砖时模印。砚堂、砚池为后来(约清代)刻制。中国历史上,元康年号有二:一为西汉宣帝刘询年号,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一为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元康四年为公元294年。到底是汉是晋,有待考证。该砖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左右,却依然坚实致密,灰黑泛黄,古朴美观。更可贵的是,铭文清晰,断代有据,墨汁渗透,包浆开门;文字苍劲沉稳,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制成砚台后高古淳朴,简约凝重,历史气息浓厚。

图3 永和八年晋砖砚图3 永和八年晋砖砚

  (二)永和八年晋砖砚(图3、4),长16.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砚呈方形,中间下挖圆形砚海。高起边缘上布满鱼鳞纹。左边侧模印隶书阳文“永和八年晋砖”;右边侧保留原砖皮,无花纹,只有不规则竖线。前边侧中间为阳线圆圈,两头交叉纹;后边侧光滑平直,为刀切状,露气孔,显示这是一块长砖切下一截,雕琢成砚。背平,布满鱼鳞纹。历史上称“永和”年号的有五个朝代:一是东汉顺帝刘保,从公元136年至141年,头尾长5年;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从公元345年到356年,头尾共12年;三是十六国时后秦姚泓,从公元416年到417年,前后只有2年;四是十六国时北凉沮渠牧犍,从公元433年到439年,前后七年;五是十六国时闽太宗王鏻,只存在公元935年一年。综上所述,这方砖砚只能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和八年,即公元352年,也即壬子年。这自然会引发人们想起王羲之和他那旷世杰作《兰亭序》。《兰亭序》开篇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原来这方砖砚与王羲之为同一时代,又与写《兰亭序》为前后年,这更加重了这方砖砚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地位。砖砚全身黑灰色,坚硬如铁,包浆深厚,形制简练,花纹古朴,文字似隶又似篆,传承着秦汉书法艺术特色,极具年代感。配以红木底座,愈显古香古色。

图5 王公卿百子千孙砖砚图5 王公卿百子千孙砖砚

  (三)王公卿百子千孙砖砚(图5、6),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4.6厘米。砚面开堂池,高起的边框前宽后窄,上有斜纹。左边侧阳文篆书“王公卿百子千孙”模印。文字上下与砚面堂池相反。前、后、左边侧为古砖原边墙,右边侧切割平整。可见此砖砚为古砖切下头部一段。背平,靠右边三条横竖直线垂直相交,分出四块斜线纹。据网上有关文章讲,此砖为山西大同出土之汉砖,后加工成砚。这方砖砚为笔者前些年在山东青州博物馆前古玩店购得,当时全砚灰黑滑腻。为看清古砖模样,买回后用火退去砖上腊渍,还古砖原有浅黄色,柔和明亮。砖砚切面虽露出古砖特有气孔,但仍十分坚密细润。全砚墨锈土锈交杂,浑厚凝重,古意盎然。

  (四)长方如意池抄手砖砚(图7),长23.2厘米,宽15.5厘米,厚6.3厘米。

图7 长方如意池抄手砖砚图7 长方如意池抄手砖砚

  面开堂、池,砚堂宽大平展,围双阳线,前边弧线,后无墙。弧线和双边线之间左右两角各浮雕花瓣纹。砚额开挖三个墨池,中间如意形,两边桃形。背雕长方形复手。砚为整块古砖琢制,坚硬厚重,灰白泛黄,线条挺拔,花纹简练对称,稍显粗犷。砖砚上无年号,应是宋前古砖,明代砚式。全砚墨迹渗入,为使用砖砚。

图8 瓶形抄手砖砚图8 瓶形抄手砖砚

  (五)瓶形抄手砖砚(图8),底长22.5厘米,面长21厘米,最宽处13厘米,高6.6厘米。砚面有起边,呈瓶状。砚堂从后向前倾斜,到前部斜度加大,下陷成砚池。砚堂中间因长期磨损而下凹。左右边侧后部直下,刻门字形阴线;前部弧形内弯,刻双阴线圆圈。前边侧分五层从上到下外撇,一、三、四层阴刻竖纹,二层刻斜纹,五层为横线。背复手式,左右边侧后部和前边侧落地,成三足。这似一长方古砖刻制而成,线条粗犷简约,形制奇特,民俗味浓。全砚黑灰色,质地坚密细润,土锈墨迹交集斑驳,为使用后入土。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