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华
顾恺之(346-407),一作(348-40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恒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工诗赋,尤善丹青、书法。绘事师于卫协,擅肖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曾为金陵(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画《维摩诘》壁画,“光照一寺,施者填咽”,即享盛名。
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地位极高,南朝·齐谢赫《画品》曾将他列为画家第三品,即遭到后世诸家的诟病,如,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录》率先予以反驳:“至如长康(顾恺之)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分庭抗礼,未见其人。谢云声过其实,良可于邑。列于下品,尤所未安。”续而唐·李嗣真也旗帜鲜明地提出:“谢评甚不当也。”张彦远亦指出:“谢氏黜顾,未为定鉴。”
唐·张怀瓘《画断》评顾恺之人物画:“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被认为是对六朝三大画家最为精到的评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指出:“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乎,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元·汤垕《画鉴》评:“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
顾恺之无论是在创作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建树方面,都为中国画的传神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了顾恺之诸多创作经验,比如,他认为“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而人物画最能传神的莫过于眼睛:“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晴,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四体妍蚩”对人物传神虽也有关系,但“无关于妙处”,而“关于妙处”者,是人物的眼睛。除了眼睛之外,人物的个性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位细节的刻画来加以突出,顾长康画裴楷像,画成后颊上又增三毛(纹),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又有画谢鲲像,将其置于岩石的背景中,并释原由:“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即便是画有眼疾的殷仲堪,顾恺之也能想出巧妙解决之法:“明府正为眼尔,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闭月,岂不美乎?” 顾恺之传世画迹有《女史箴图》卷(隋摹本,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洛神赋图》卷(宋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著有《论画》、《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3篇。